![大众中医养生全集](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0/598000/b_598000.jpg)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拔罐部位的选择——区域对症疗法
拔罐疗法的罐口部位是一个面,一个范围,现在把它称为“穴区”,而针灸的部位是一个具体的穴位,是一个点。因为掌握针刺法则需要长时期的专业学习训练和不断的实践,所以针灸的针刺法很难被大多数人掌握。大多数关于拔罐疗法的文献资料中,拔罐仍然是遵循中医的经络学原理,中医的经络学是针灸学的理论基础,也自始至终指导着拔罐疗法的运用。了解经络学说,掌握经络的组成和作用,在临床治疗疾病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士而言,经络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掌握,我们创造出一套便于大多数人掌握的区域对症疗法,不分具体穴位,罐口部位主要分布在与五脏六腑相对应的体表区域,分布在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循行路线上相对应的腧穴部位。这种方法直观性较好、简单易行,按图示操作即可。这也是本疗法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十分适合家庭和个人预防治疗疾病,把自己的健康从依靠医院、医生,转向依靠家庭和自己,真正地把健康和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体正侧上罐区域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9B55F/5015824204160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0038-01.jpg?sign=1738878766-JPRH0fMCXNaoAF63Oa3ZDnnLLeePhdsu-0-2bacdf8437f60375fbdfbd52edb78400)
人体正侧上罐区域图
1.华盖区
2.巨阙区
3.胃区
4.肠区
5.神阙区
6.气海区
7.胃左区
8.胆囊区
9.左、右肠区
10.左、右结肠区
11.左、右小腹区
12.前肺区
13.前心区
14.期门区
15.左、右腹区
16.大包区
17.章门区
18.内、外膝眼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9B55F/5015824204160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0039-01.jpg?sign=1738878766-8C85w2AxXiI5gu7nJ46zPUQK7tVm7rt2-0-cb24f4fe5ead5398cd3f30c09071745f)
人体背侧上罐区域图
1.大椎区
2.神道区
3.后巨阙区
4.后胃区
5.后肠区
6.命门区
7.腰中区
8.腰俞区
9.后肺区
10.左、右心俞区
11.膈俞区
12.肝上区
13.脾上区
14.胆区
15.胰区
16.肾俞区
17.腰区
18.中膂区
19.天秉区
20.肝区
21.脾区
22.肝下区
23.脾下区
24.肾区
25.侧腰区
26.侧颈区
27.环跳区
28.委中区
29.涌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