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奇侠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金陀寺始闻陈王庭 温香肆感恩武禹襄

法静法师声若洪钟:"他就是陈氏第九世孙、传说中的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庭。"

杨露禅赞道:"气概轩昂,气度不凡。"

法静法师说道:"他自幼勤奋好学,不但深得家传武功,也博学多闻,熟读诸子百家,年轻时参加武举考试,他弓如满月,三箭皆中靶心,谁知报鞭鼓吏因受别人贿赂,向主考官报告陈王庭只射中一箭。陈王庭大怒之下,抽剑杀了鼓吏,跃马逃离考场。陈王庭在晚年时,眼见清朝比明朝还要腐败,于是闭门不出,整日吟诗打拳,自得其乐。他依据祖传拳械技艺,采择诸家拳法精华,结合中医经络学和导引吐纳术,以古代阴阳学说的哲学道理为理论根据,创编了几套全新的拳术,共中包括五套拳术套路、各种器械套路和双人徒手技击的推手等,这便是陈氏太极拳。陈王庭平生著作甚丰,只是年代久远,几经战乱,多遭佚失。陈氏太极拳从那时立下一条规矩,不传外姓人。"

杨露禅听了,有点不自然。

法静法师引杨露禅回到外屋坐下,又说:陈氏第十二世孙陈申如有个女儿叫陈巧妞,拳艺高超,因为打死瘪三张孬,使亲戚吃了官司,从此,陈家沟立下新规矩:陈氏太极拳传子不传女。如今健在的陈长兴是陈氏第十四世孙,他以保镖为业,早年奔波于豫鲁地界,山东的响马对他畏之如虎,闻风丧胆。他练拳时姿势端正,连走路和站立,一举一动也立身中正,像供桌上的牌位一样,因此得了个'牌位先生'的雅号。陈长兴将陈氏太极拳套路由博而约,精练简化为太极拳一路和二路,被称为陈氏太极拳老架。如今陈长兴在本村陈德瑚家中开办了一个武馆,专门教本家子弟学拳。

"陈德瑚是什么人了"杨露禅问。

"陈德瑚武艺平平,他乐善好施,家资富有,挂了个翰林院待召直隶知府的虚名,实际一直在家中务农和经商,广平府的太和堂就是他家开的,那个陈拳柜是陈德瑚的远亲。"

杨露禅又问:"陈氏中还有哪些高手?"

法静法师回答:"陈氏十四世孙中还有陈氏太极拳小架首创人陈有本和他的哥哥陈有恒,他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其父是'神力斗疯牛'的名拳师陈公兆,陈有恒中年溺于洞庭湖,陈有本武艺纯熟,尤得骊珠,只是年过古稀,看破红尘,不知周游何方。他的门人陈青萍、陈奏章、陈三德、陈运栋中,陈青萍武艺最精;他系陈氏第十五世孙,十九岁时娶了赵堡镇粮商吴家的小姐为妻,搬到岳父家居住,帮助做生意。陈青萍能够冲破家族门户的偏见,虚心博采众家之长。他听说直隶'神枪'张炎在汴梁教拳,便赶到汴梁府拜张炎为师学习阴符枪法,他的举动打破了'陈家拳不学外家拳'的清规戒律。陈长兴的儿子陈耕耘武功卓绝,只是常年走镖在外,飘忽不定。陈氏十四世孙还有个叫陈鹏的,他是个名医,他将太极拳运用于养生健身之中,颇有造诣。在当今健在的太极拳名家中要数陈长兴高出一筹。"

"我现在就去陈家沟!……"杨露禅说着拔腿欲走,被法静法师拦住。

"这位太极陈先生,不是你能用银两请来,也不是你能用仁义感动的,他性格怪僻,做事极不近人情,大凡奇才异能之士,性多古怪。他身怀绝技,经过30多年的精思苦习,始得太极拳之秘,所以他不肯轻易授于人,固守陈家拳不传外姓的规矩。又恐怕传授恶人,反倒将他的门户清名玷污,所以择徒极苛,既不讲人情,又难动之以利。他这个人孤高鲠介,看破尘世,闭门高卧,无求于人,怡然自乐,养成软硬不吃不怕的性格,实在不好对付,这就要看你的本事和计策了。"

杨露禅兴冲冲回到家中,像报喜一样把欲去陈家沟学艺的事情对妻子说了,谁想妻子听了落下泪来。妻子呜咽着说:"大年初一,你一早出去没有音讯,原来是被那个大和尚拐走了。人家还等着你包饺子,全家吃个团圆饭,谁想你又要远离家门。你想学太极拳,我不拦你,俗话说,夫唱妇随。可是这上有老,下有小,全家全靠你拉煤来维持生计,你一走,全家人的生活咋办?凤侯也就能上山砍柴,下河摸鱼,班侯、健侯年龄尚小,你爹刚死没两年,你娘又一身的病,这叫我咋办?!"说着,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落下来。

班侯用小手揉搓着父亲的大腿,说:"爹,快包饺子吧,我肚子都叫了!"

杨露禅若在平时,准会把班侯抱起来,拍着他的小肚子,问道:"里面是叫吗?让爹听听。"可是此时,他却像蔫了的茄子,一声不吭。是啊,全家人还指望他推煤车挣钱吃饭呢,他去了陈家沟,全家上下五口人可咋办?

大年初一,别人家都喜气洋洋的,唯独杨露禅一家闷闷不乐,没甚么生气。

广平府城十字街头有一家茶馆,名叫"温香茶肆",杨露禅近日心烦,于是躲到这茶馆喝闷茶。

茶主见杨露禅从上午一直喝到下午,整整喝了三大壶茶,问道:"露禅,你这是咋的了?也不给人家送煤去,屁股上像钉了钉子,靠茶水洗肠子啊!"

杨露禅怔怔地望着街心,没有说话。

门帘一挑,走进一个年轻绅士,他白净面皮,两只眼睛格外有神,足登缎靴,里面趁着鱼白漂布,上身油绿绉裯,双白朔鼠儿袖头儿,石青哈喇寒羊皮四不露的褂子,宝蓝亮花儿缎袍子,羖种羊帽子,戴着千金顶,显得潇洒倜傥。

"露禅,大过年的,发什么蔫儿呀?"那青年微笑着来到杨露禅身旁。

杨露禅一看,原来是城里东大街的武禹襄,那武禹襄,名河清,字禹襄,比杨露禅小13岁,两个人都喜爱玩拳弄棒,相交笃厚。武禹襄家境富足,他的胞兄武澄清是怀庆府舞阳县知县,胞弟武汝清在北京刑部任侍郎。

杨露禅请武禹襄在对面坐了,武禹襄问道:"杨兄有什么为难事吗?"

武禹襄见杨露禅没有说话,又道:"闷在心里是块病,说出来小弟也好相助!"

半天,杨露禅才把想去陈家沟投奔太极陈学太极拳,因家中牵累未能如愿之事说了。

武禹襄听了,慨然大笑道:"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原来是这等事。到陈家沟拜师实是难得,杨兄只管前去,你家中一切都包我身上,吃的、穿的、用的,都由我安排,有我武禹襄在,谁也不敢欺负你们家!"

杨露禅听了,感动得淌下泪来。武禹襄一把揽住杨露禅,说道:"现在就到我家中取银两。"

杨露禅被武禹襄拉揽着来到东大街一个豪华的门宅,只见是水磨青砖高墙,黑漆大门,红木雕花矮门,白石门框台阶。走进一个虎座的门楼,过了磨砖的天井,到了厅上。杨露禅举头一瞧,中间悬着一个大匾,金字是"武粹堂"三个字,两边有金笺对联,左联是:张三丰乃名师功德无量不信史官无雄笔。右联是:姬际可真豪士英雄本色至今岳庙有遗篇。中间挂着一幅剑侠图,书案上摆着一大块不曾琢过的璞,两张花梨椅子;左边有一个棱形花窗,窗外是鹅卵石砌成的地面,循着塘沿走,一路的朱红栏杆、直抵一座小巧玲珑的六角朱亭。

武禹襄叫一声:"看茶!"

一忽儿,一个清秀的小丫环端上一个茶盘,上面放着鱼形茶壶,4只鱼尾形茶杯。她把茶盘放在案上,一杯茶递给杨露禅,另一杯茶递给武禹襄。

武禹襄对丫环说:"弄几个冻柿子来。"

杨露禅连忙摆手说:"不必了,武弟不要客气。"

丫环嫣然一笑,出去了,一忽儿又端上一盘柿子,盘是景泰蓝牡丹花图案,小柿子冻得梆梆硬,黄澄澄的,贴着一层薄霜,冒着热气。

武禹襄把一只冻柿子递给杨露禅:"杨兄,请用,这是北京的胞弟差人送来的,非常新鲜。"

杨露禅见盛情难却,接过柿子,咬了一口,只觉凉丝丝、甜腻腻。

武禹襄与杨露禅叙了一会儿,便出去了,一会儿引了一位花言月貌的少妇进来,她丰腴莹洁,长身细腰,穿一件浅桃灰色闪光的棉旗袍,头上梳着左右一对盘龙髻,大襟纽扣上挂着一个茶杯口大小的梅花球,左腕上戴着一只翡翠手镯。她是武禹襄新娶的夫人王少枝。

王少枝的手里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包袱,她笑盈盈道:"杨兄出远门,实是不易,我们暂且送你几件衣服和一些银两,你放心去好了,家里由我和禹襄照顾。"

杨露禅听了,觉得刚吃的冻柿子也是暖暖的,他不知所措地站起来,淌下几滴热泪。

第二天,杨露禅策驴直奔河南陈家沟。他晓行夜宿,只用了五天时间,便来到河西陈家沟地面。

这天已是傍晚,杨露禅见路边有个客店,便去投宿。店主将他引到后面一个店房住下,他匆匆吃了店主送来的一盘包子后,便躺到炕上歇了。

这时,店主又带一个人来到杨露禅房内,那人穿着一件油腻的绸裤绸褂,下边裤腿扯开两个大口子,露出古铜色的皮肉,蓬松着一条辫子,浑身有浮浪之气,长得尖头尖脑。

店主歉然地对杨露禅道:"今日客房都满,只有你这里还有空炕,今日将就着些吧,明日一早少算你银子。"

杨露禅不高兴地点点头。

店主对那个人道:"你先将就一宿,明日一早那位客人就上路。"说完出去了。

那个人瞥了杨露禅一眼,然后歪到一边。一忽儿,店主给他也端来一盘包子,那人一手拿着包子,狼吞虎咽般吃着,一手在身上摸来摸去,好像在捉虱子。

杨露禅感到一阵恶心,又不便说什么,只好先出去过过风。

杨露禅来到前院,只见间间客房都满,住的多是做小买卖人。他回到后院,但听他住的房屋隔壁传来一阵杀猪般的嚎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