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说
马天祥译注更新时间:2021-03-12 16:36:04
最新章节:中华经典名著 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已出书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王通离世后,他的门生们为了纪念他,弘扬他的思想学术,于是仿孔子门徒作《论语》而编撰了《中说》。《中说》也称《文中子说》。全书共分为王道篇、天地篇、事君篇、周公篇、问易篇、礼乐篇、述史篇、魏相篇、立命篇和关朗篇十篇。佚文《叙篇》里云:"文中子之教,继素王之道,故以《王道篇》为首。古先圣王,俯仰二仪必合其德,故次之以《天地篇》。天尊地卑,君臣立矣,故次之以《事君篇》。事君法天,莫如周公,故次之以《周公篇》。周公之道,盖神乎《易》中,故次之以《问易篇》。《易》者,教化之原也。教化莫大乎礼乐,故次之以《礼乐篇》。礼乐弥文,著明则史,故次之以《述史篇》。兴文立制,燮理为大,惟魏相有焉,故次之以《魏相篇》。夫阴阳既燮,则理性达矣,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故次之以《立命篇》。通性命之说者,非《易》安能至乎?关氏,《易》之深者也,故次之《关朗篇》终焉。"是对《中说》的一个简略概括。十篇皆以文章标题为核心,用讲授的形式,以及与众弟子、学友、时人的问对,记录保存了王通主要的言行和思想。是后人研究王通思想以及隋唐之际思想发展的重要文献。《中说》最早有北宋阮逸注本及龚鼎臣注本,南宋有陈亮重编本。阮逸注本流传至今而龚鼎臣本、陈亮本皆佚。三全本《中说》吸纳前辈整理的成果,在注释和翻译过程中充分参考各类原典以期对文意有更为准确的把握,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务求做到文字明达雅正。
上架时间:2020-11-29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中说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马天祥译注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传习录百句:中华经典百句(口袋本)
“中华经典百句”和“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是中华书局推出的当代各领域名家、大家讲读中华经典的“大家小书”。“中华经典百句”,选取国人必知的经典金句,纵横古今、贯通中西地进行讲解和阐发,导引读者轻松自由地汲取中华经典的文化菁华,建构立身处世的精神世界。王阳明是十六世纪明代中国的大儒,他的思想被后人称作“阳明心学”,是宋代程朱理学之后儒家哲学发展的又一理论高峰。而记录王阳明论学语录和书信集的《传习录哲学8.1万字 - 会员
论语百句:中华经典百句(口袋本)
“中华经典百句”和“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是中华书局推出的当代各领域名家、大家讲读中华经典的“大家小书”。“中华经典百句”,选取国人必知的经典金句,纵横古今、贯通中西地进行讲解和阐发,导引读者轻松自由地汲取中华经典的文化菁华,建构立身处世的精神世界。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为主要内容的《论语》为中国的社会、政治和伦理的主要思想提供了基础,是重要的儒家经典。浙江大学傅杰教授从哲学8.1万字 - 会员
郭象与魏晋玄学
本书以玄学家郭象为中心全面论述了魏晋玄学的产生、发展、特征以及在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书中通过对魏晋玄学范畴的研究来寻找中国哲学的范畴体系,梳理了魏晋玄学发展的内在理路,探讨了哲学方法对认识哲学思想变迁的重要意义,尝试把哲学的比较方法运用于中国哲学的研究领域,并分析了魏晋玄学到唐初重玄学发展的原因,展现了老一代学人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重要贡献。哲学23万字 - 会员
孟子新注新译(第二版)
本书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考证《孟子》中210例古今纷纭的疑难词句,并给出确切的解释。以“译注”形式呈现——下里巴人的形式,阳春白雪的内容。哲学43.6万字 - 会员
科技与社会十四讲
本书以科技哲学在当下社会中的影响为主题,尝试从十四个方面描绘科技新世界的大致图景,探讨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我们对于技术进步应采取的态度。在科技新世界喧嚣的表象下,探寻人类调节、引导和控制它的方法、途径和努力,对当今社会颇有警示意义。哲学10.8万字 - 会员
儒家哲学
《儒家哲学》从“儒家哲学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儒家哲学”“儒家哲学的研究法”“二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儒家哲学的重要问题”等五个方面,以六个篇章的篇幅,翔实、扼要、入情入理地介绍了儒家哲学的来龙去脉及思想沿革,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哲学普及性著作。哲学7.8万字 - 会员
朱熹张栻往来书信疏证与研究
本书在批判性吸收前人特别是此前中国学者较少留意的朝鲜、日本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朱熹、张栻往来书信做了综合性的疏证与研究。哲学13.4万字 - 会员
钱玄同思想重评
钱玄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推行新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讨论钱玄同如何利用中国传统学问中的经学、小学资源来建设“五四”思想革命、文学革命、汉字革命,整体性地展示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独立、独特的历史作用,并呈现新文学、新文化变革中的传统内援力量。哲学25.4万字 - 会员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第十五辑)
本书以儒家经学为重要研究对象,内容涉及儒家思想研究、儒学典籍版本、校勘研究,以及书评、前沿问题探讨等,围绕《儒藏》点校整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以及不足进行研讨,为今后古籍整理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借鉴。哲学33.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