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第二版)
更新时间:2019-08-09 18:39:25
最新章节: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叙述了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官僚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对官僚政治在夏商周时代的萌发,秦汉时代的蓬勃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混乱衰弊进行了追源溯流、一气贯通而且脉络清晰的叙述,对三省制、察举制的进步等萌芽于南北朝丽勃兴于隋唐的政治制度,也有极具洞见的见解。本书原作为《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之一种由我社出版,深受好评,被视为关于中国古代政治进程的必备参考书。因版权期即将结束,现经与作者及北大国学院沟通,拟单独出版。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04-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第二版)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注释
- 四 北朝:走出低谷的历史出口
- 三 北朝政治文化风尚:重军功、重吏治、重法制
- 二 等级安排与身份管理的进化
- 一 青出于蓝:官僚行政的全面复兴
- 第十二章 从北朝到隋唐:帝国复兴与历史出口
- 三 胡化、汉化的摇摆波动
- 二 异族皇权·国人武装·军功贵族
- 一 胡汉杂糅与胡汉分治
- 第十一章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国共产党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研究(1945—1949):以东北解放区为例
东北解放区是中国共产党解放的第一大区,其社会保障作为战时的一项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对社会管理的初次尝试,不仅解决了战争中面临的各种需要,同时对缓解和稳定东北地区社会矛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东北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东北解放区社会保障虽然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但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政治18.9万字 - 会员
新时代服务型政府构建研究: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政府公共性理论的视阈
本书首先对马克思恩格斯政府公共性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其次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理论和实践两层面挖掘了其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客观描述了当下我国新时代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马克思主义政府公共性理论的视阈具体剖析其成因,最后着重就如何破解我国当前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和难题,提出了新时代进一步构建和完善高质量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思路、对策措施和政策政治20.4万字 - 会员
战时国民政府行政机构改革(1937~1945)
本书旨在考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施行政机构改革的全过程,分析国民政府为实现“建国”任务而做的努力,如开放政权、成立民意机构、厘定事权、精简机构、裁汰冗员等。战时改革有顶层设计,有计划、有步骤,体现了行政领域的制度化与现代化倾向,体现了国民党权威人物对完成“建国”的强烈愿望。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豫湘桂大溃败后改革被迫中断,留待战后继续推行。政治26.7万字 - 会员
国家与建设:南京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研究(1928~1938)
南京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1928年2月成立,1938年1月被裁并至经济部,是一个负责国家建设事业的政府机构。全书论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建设委员会成立的背景、经过以及结束的整个过程,具体描述了其在发展无线电、农田灌溉、煤矿、铁路交通、地方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举措,剖析了负责人张静江的个人经历、经营理念,总结了建设委员会在国家建设中的作为和影响。政治31.5万字 - 会员
中国传统政治话语的体系建构:以《韩诗外传》为例
《韩诗外传》一书,为西汉初年诗经博士韩婴所编著,反映其立处秦汉鼎革之际,承接汉初百家余绪的“杂家”学术立场,经世致用的旨趣十分明晰。本书结合秦汉历史实践,通过对这一文本的分析,得出“王有天下的政治资源占有、礼法同治的政治治理手段、移孝作忠的政治伦理规范、君臣一体的政治角色肯认与天人合一政治思维模式”这一传统政治的话语体系,从核心价值、规范制度、社会伦理、政治角色和思维模式等五个层面,构筑出一幅传统政治19.6万字 - 会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文件汇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3月5日在北京开幕。包括经济增速?反腐?环保?收入分配?一带一路等当前中国社会的热点话题都是舆论关注的焦点。本书收录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各项报告?决议?讲话?名单等重要文件,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领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执政?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深化对中国现实问题的认识,了解中国,学习会议精神的政治19.8万字 - 会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全文如下。政治5336字 - 会员
唐代户籍编造史稿
本书主要勾勒了唐代户籍编造的概貌。武德、贞观时期是唐代户籍法令颁布、各类户籍文书出现并依法编造的初期。而开元、天宝时期则是唐代户籍编造的顶峰,户籍法令得到有效的调整与维护,户籍编造十分频繁。尽管存在地域与时代差别,唐前期一直致力于户籍编造。安史之乱开启的唐后期政局,其对户籍编造周期、户等审定及编造政策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时,本书作了两项个案研究:一是编户民年龄——“籍年”的概念与其具体统计、功用;政治15.8万字 - 会员
战后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研究(1945—1949)
近代以来,“社会主义”一直是知识界关注和讨论的话题。本书聚焦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当时社会主义思潮的成因、话题、性质与结果。书中所阐发的一些问题,如知识界对“社会主义”的一般性共识、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讨论、对马克思主义用而不觉的认可和运用的潜流等,对认识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流布的完整图景,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影响力,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等政治17万字